新兴领域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常因工作时间、工作地点不稳定,难以协调统筹固定场所和特定时段开展党组织生活。如何保证新兴领域党员教育质效,避免教育形式单一,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党员教育方式,搭建学习平台,丰富学习内容,推动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为破解党员教育形式单一难题,各地以“互联网+党建”,加强对党员的动态化教育管理。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是一个由长期工作生活在杨浦区的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银发力量组成,成员平均年龄73岁,主要面向基层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人民城市理念的宣讲团。宣讲团成员持续深入社区、园区、商区、机关等地,面对新兴领域从业人员、社区居民等,讲好党的故事、红色故事。该宣讲团积极打造线上宣讲矩阵,在互联网平台开通直播账号,以“现场宣讲+网络直播+视频回看”的方式开辟红色宣讲新赛道,将讲座内容编辑成小视频,方便群众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宣讲团成员还走进企业,担任互联网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组织开展各类专题讲座、交流互动等活动,用年轻人能听得进去的语言和案例,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丰富的形式让党课“妙趣横生”“鲜活生动”。做好新兴领域党员教育工作,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党员需求,用冒热气的“新理论”、沾土气的“身边事”、接地气的“大白话”,实现党课有“党味”、有“鲜味”,确保党员群众“听得懂”“学得进”“记得住”。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产业工人基数大、党员流动性强,党员教育培训在实现全员覆盖、精准施教、成效提升等方面面临组织难、管理难、落实难等现实挑战。
西乡街道通过点单选题、“链”上教学、技术赋能等举措,着力打造内容多元、形式灵活的特色党课矩阵,助力党员教育培训实现全域覆盖、质效双升。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反映的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工学矛盾突出、发展党员难等问题,西乡街道将党课搬到生产一线,推动理论教学融入生产实践,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带动一线员工向党组织靠拢。宝运达物流园开展15分钟“晨会微党课”,社区宣讲员结合案例讲解安全生产法规;大铲湾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产业链教学点”,用实景描绘未来产业图景;“西乡企业说”思享会让青年企业家化身“党建主播”,共同碰撞思维火花,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注重常态长效,筑牢“长效发展”支撑体系,才能避免党员教育活动“走过场、一阵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以打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实训基地为切入点,推动党员教育特色活动常态长效、走深走实。
徽州区开创思政专题课堂、发展思路拓展、党建业务培训、党建经验交流、党建成果展示等五大类30堂特色课程,形成了内容全面、课程完备的培训体系。拓展教学成果应用,融合党员教育管理和产业转型升级两大教学重点,提供党务服务、人才服务、产品展示、群团服务四大服务内容,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培训教学,将党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设置“开放式”教学,结合产业链轮值活动,举办“‘链动’促协同 携手共创新”“集聚青年科技人才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等活动,开展企业发展头脑风暴,实现党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办好“沉浸式”教学,依托全区五条产业链、青年商协会、民宿行业协会等优势资源,设立“新就业群体的一天”“青年代表课堂”等创新课程,打造可供经验交流、参观学习、互利共赢的实践课堂,帮助新兴领域党组织主动适应新时代、新挑战,沉浸式办好各类党员教育培训班。
(本报记者 马思津)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