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社工+志愿服务”长效治理涂鸦街区

日前,在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街道涂鸦街,动画电影《哪吒》系列墙绘刷屏线上社交媒体。“这是哪吒,这是敖丙,这是申公豹,太帅了!”居民们纷纷点赞。令人欣慰的是,这些涂鸦墙绘展示近一个月以来,“哪吒”“敖丙”“申公豹”等形象依然完好,没有遭到人为损坏。这得益于黄桷坪街道的创新治理实践,针对街区环境老化、游客管理粗放、居民参与不足等治理痛点,街道积极探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打造“艺绘黄桷”项目品牌,解决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如今,居民群众正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聚焦需求导向

专业社工激活基层治理内核

“小卢,你曾说打算修改那些被雨淋‘花’的生肖涂鸦,我们想把它们改成哪吒的画面,你看怎样?”前不久,黄桷社工团队负责人、“艺绘黄桷”项目发起人胡英拨通了涂鸦艺术家卢友江的电话,提出绘制涂鸦网红IP“哪吒”的想法。

两人一拍即合。胡英带领的黄桷社工负责准备涂鸦颜料、画笔等,卢友江负责重新设计涂鸦内容。很快,这幅爆款“哪吒”系列墙绘在黄桷坪街道诞生。

胡英介绍,“艺绘黄桷”项目以黄桷社工为主导,黄桷社工团队在社区“两委”的支持下,全程参与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管理,有力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前期通过入户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关于涂鸦街区治理的需求,全面摸排辖区涂鸦区域,最终确定近2000平方米的区域亟待重新规划和设计。项目依据功能划分出“观赏”“限定”“自由”三类涂鸦区域,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黄桷社工团队整合辖区资源,与四川美术学院等5所高等艺术院校和机构达成共建,通过招募专业志愿者,规范化推进项目实施,为街区治理注入专业力量,确保项目顺利落地。

多元主体参与

志愿服务赋能老旧街区焕新

“艺绘黄桷”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组织多元社会主体参与、打造专业艺术服务、创新灵活服务方式,持续扩大参与群体基数,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艺绘黄桷”项目构建“1+3+N”志愿服务体系,由街道志愿服务总队统筹,高校艺术联盟、商户自主联盟、居民志愿服务队3支队伍为主力,多个临时性主题服务小组协同,目前已登记艺术高校学生、商户、居民等志愿者500余人。

项目从激励、增能、交流等方面反哺志愿者,让志愿精神在同向流动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通过品牌宣传置换志愿服务模式,吸引艺术家团队和网红商户参与涂鸦创作;二是借助线上社交平台创新宣传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助力艺术家、创作单位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以宣传赋能推广;三是开展志愿者推优树典活动,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推动涂鸦街区的维护从“人防”向“社防”转变,有效延伸基层治理触角。

深化“社志融合”

创新重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画得这么漂亮,可不要涂‘花’了。”“这么好的环境,我们要一起爱护。”……如今,黄桷坪街道涂鸦街上的变化越来越大,曾经“想涂就涂”的现象越来越少,每当有人想在墙面上涂涂画画时,就会有居民、商户及时上前制止提醒。

与此同时,“艺绘黄桷”项目采用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模式,已形成“需求导向—专业支撑—多元参与”的治理闭环,破解了涂鸦街区治理中专业能力与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在增强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同时,创新重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形成了多元共治新格局。项目首期联合8家艺术机构共完成17幅涂鸦美化作品,创作者受到九龙坡区“发言人来了”发布活动的专访,街区“哪吒”系列人物涂鸦作品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卢友江等艺术创作者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粉丝量增长近30倍;通过升级“黄桷坪涂鸦街区地图2.0”,将全长1.25千米、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涂鸦街区分为“自由涂鸦区”“限定涂鸦区”和“观赏涂鸦区”,方便游客按图参观、游览和打卡,提升了线上流量,带动周边商户增收,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让老旧街区焕发出新活力;街道还举办“涂鸦故事会”“涂鸦市集”等活动10场,孵化文创产品20余类,为百余名学生搭建创业实践平台。

黄桷坪“艺绘黄桷”项目将持续深化“艺术+治理”的创新实践,将艺术资源转换为治理资源,通过志愿者反哺构建“自我造血”机制,破解治理资金困境,实现文化价值与社会效益双提升。

(本文由重庆市委社会工作部、九龙坡区委社会工作部供稿)

(责编:金一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