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石狮市:做好化解新就业群体劳动纠纷“减压阀”

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宝盖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乐业XIN驿站”是穿梭往来的快递员、网约配送员们最熟悉的地方。这个集劳动调解、法律援助、技能培训、歇脚补给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创新机制将新就业群体劳动纠纷化解在镇域治理“第一道防线”。

作为中国服装辅料服饰名镇,宝盖科技园集聚着220余家企业和3万余名员工,其中超千名新就业群体日均处理超万单配送需求。面对劳动关系复杂、权益保障难等新型矛盾,石狮市积极探索新就业群体党建新路径,依托宝盖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成立宝盖镇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阵地前移、力量下沉、服务前置,让基层调解组织成为化解劳动纠纷的“减压阀”。

走进占地近千平方米的“乐业XIN驿站”,劳动仲裁的庭徽与调解工作室的“和为贵”牌匾相互映衬。这个整合“两室两庭”(职工法援室、调解工作室、劳动仲裁庭、劳动巡回法庭)功能的维权阵地,日均接待咨询20余人次,先后成功调解新业态劳动争议纠纷20余件,涉及劳动者80余人、金额27万余元,调解成功率超90%。

“过去发生纠纷要跑多个部门,现在不出园区就能解决。”刚拿到4600元工资的快递员何某感慨。去年底,他因投诉纠纷被企业辞退,双方对工资结算产生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证据补强+风险告知+利益平衡”三步调解法,仅用3小时便促成双方和解。

这只是宝盖镇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的众多案例中的一件。调解委员会成立以来,不断健全机制、完善制度、配备人员,严格依照劳动法律法规,切实履行调解职责。同时,统筹宝盖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优势资源,构建以“两室两庭”为主体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阵地,让新就业群体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实现“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矛盾不上交”,助推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2024年1月,宝盖镇某商超与5名网约配送员因配送费结算纠纷闹至科技园“党建+”邻里中心调解室。商超指责网约配送员未完成合同约定配送量拒付费用,网约配送员则控诉商超临时加单导致其超负荷工作,双方矛盾激化。调解员蔡美莲组织双方座谈,在安抚网约配送员情绪后,联动司法所律师解读合同,确认商超存在单方修改配送量的违约行为。经3小时调解,蔡美莲提出折中方案:商超补发70%欠款并重新签订保底单量协议,促成双方当场签署调解书。网约配送员们感慨:“美莲姐不光讲法,还懂我们跑单的难处!”

“只要是能帮上忙的,我们肯定要尽全力去帮。”这是蔡美莲的一种工作态度。从事调解工作19年的她,先后获得“福建省首批一级人民调解员”“福建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泉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多年来,蔡美莲及其团队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9.5%。与蔡美莲并肩作战的还有一支“轮值律师团”。每周三,驻点律师都会在宝盖科技园“乐业XIN驿站”开设法律咨询窗口。

调解委员会借助由工会、人社、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和专家、律师组成的业务指导团队,引入“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力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多方参与、合力攻坚、就地化解,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维权服务“应援尽援”。

傍晚时分的驿站里,网约配送员小陈边热饭边翻看《劳动权益100问》:“参加完‘赋能班’培训,现在接单量提升20%,遇到问题也懂得怎么维权了。”小陈口中的变化,正是石狮市主动延伸矛盾纠纷化解“触角”,创新推行“就业帮扶+暖心关爱+劳动调解”工作模式的缩影。面对日益庞大的新就业群体,石狮市将矛盾化解的“被动救火”变为“主动防火”,探索出一条温情治理新路径。

石狮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蔡文轴介绍,为更好服务新就业群体,石狮在全市建设20个暖“新”驿站,聚焦新就业群体特点和需求,设置有服务休息区、图书阅读区、行业调解室、党建活动室等,致力打造集党建指导、教育培训、政策咨询、法律援助、心理疏导、阅读休闲、意见反馈等多功能的党群服务阵地,多项温情满满的暖心服务,让前来驿站的新就业群体近距离体验到党的关怀。

(本报通讯员 黄益宗 朱天来)

(责编:陈小迪(实习生)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