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家里就我一个人,年龄大了,行动不便,家里总是乱糟糟的,社区工作者小王经常来看望我,帮我收拾屋子,陪我唠嗑,还联系志愿者上门为我理发。我们这些老人交医保社保认证也都是小王帮忙,我们心里暖乎乎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委社会工作部试点专班人员走访社区,遇到了对社区服务赞不绝口的居民张大妈。
“自基层减负《指导目录》实施以来,社区行政性工作减少,社区工作者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下沉到小区网格,从原来居民到社区办事变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翟靖巷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2024年以来,西夏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以“一定三减一优”(“一定”权责边界、“三减”同向发力、“一优”阵地功能)为工作着力点,选定66个社区、18个村开展村(社区)减负试点工作,有效减轻了各村(社区)工作负担,提升治理效能,为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一定”权责边界
实现职能“瘦身”
西夏区聚焦解决社区工作者负担过重问题,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完善建立村(社区)事务准入审核和动态调整机制,严格落实自治、协助、取消事项指导目录。统筹民政、残联、人社等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10人,下沉镇(街)开展社区工作者业务知识培训班7期,覆盖辖区社区工作者620余人。各试点工作专班下沉各村(社区)开展宣讲30余次,广泛宣传基层减负《指导目录》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深入解读基层减负《指导目录》等相关文件,为社区工作者答疑解惑,不断提升村(社区)工作者业务能力和对基层减负工作的认识。
各村(社区)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模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书香苑社区成立乐享慧邻社区服务(宁夏)有限公司,采取“无偿+有偿”“经济+公益”“发展+治理”的方式,解决居民的需求痛点和市场服务盲点,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三减”同向发力
实现效能“提速”
减牌子提服务,全面梳理各单位挂牌上墙内容,以“除必须保留,其他全部清理”为原则,清理社区外墙悬挂机构挂牌,减少开具证明事项。减事项提效能,大力推广“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便民措施,优化整合各类办公阵地,推动实施28个社区阵地优化项目,拓展服务功能室40余个。减压力提活力,通过实施减负措施,村(社区)工作者将时间和精力解放出来,下沉到小区网格中,主动深入小区住户收集民情、解答民疑、回应民需,变居民“上门”办事为网格员“上门”服务,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
在贺兰山西路街道南梁社区,独居的李大叔靠养羊和鸽子为生,收入微薄。社区工作者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李大叔屋内寒冷、电线凌乱,便立刻取来被褥、棉服,又联系供电所。很快,维修人员赶到李大叔家中,整理电线、消除隐患。李大叔的屋子暖了,脸上也露出笑容。
“一优”阵地功能
推动服务精细
西夏区委社会工作部优化社区阵地,提升窗口服务效能。将66个社区原有的社会救助、就业指导、准生证办理等8个窗口压减为1个“综合窗口”,打造“全科+专窗”的服务模式,打破过去一人一岗、专人专职的工作局面,实现开放式办公、一门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以“网格服务点”为依托,推行“政务服务+网格化”模式,将“坐等”转变为主动靠前服务,通过建立流动化网格服务点190余个,最大限度地把社会救助、养老医保、劳动就业、卫生健康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权限下沉,政务服务阵地前移,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帮办代办服务。
同时,不定期组织社区工作者主动下沉到小区网格,主动深入住户家中采集基础信息、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发现安全隐患,变居民“上门”办事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为民服务精准化、精细化。
(本报通讯员 李慧)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