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部长访谈)

——访吉林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储晓东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国家安。吉林省委社会工作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与时俱进、守正出新,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涌现新亮点、取得新成效。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吉林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储晓东。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吉林省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

答:推进基层治理不能就基层抓基层、靠基层抓基层。我们着眼推动省市县党委统抓统管、乡级党组织有责有权、村级党组织规范履职,健全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基层治理效能有了较大提升。

突出“统揽有力”,建立省市县三级领导体系。针对基层治理“九龙治水、力量分散”问题,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省委社会工作部抓具体协调,省委政法委、省委编办、省公安厅、省住建厅等26个部门参加,市县两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全部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负责。去年,省级层面召开2次会议,细化职责分工,明确重点任务,审议重要文件,大大增强资源整合力度。突出“清晰高效”,建立乡镇(街道)权责体系。针对乡镇(街道)负担过重、责大权小等问题,深入落实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和“3+1”配套工作手册,梳理细化乡镇(街道)282项责任事项,做到职责总量底数清、分类管理事项清、主体配合责任清、依单履职界限清,构建形成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便民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突出“统一规范”,建立村(社区)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城乡治理标准体系,制定城市社区和乡村工作标准173项,让基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出台《吉林省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准入办法(试行)》,制定工作事务、机制牌子、证明事项3个省级指导目录,明确“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问:为更好回应群众所需所盼,吉林省在推动解决基层治理重点难点问题上有哪些举措?

答:我们依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设立6个专项组,每个专项组明确1个牵头部门和若干成员部门,使用专项攻坚方法,解决本领域基层治理突出问题。

设立放权赋能专项组,主要解决权力下放不彻底不到位、接不住用不好等问题。推动全省60个县(市、区)全部制定赋予街道“五项权力”具体举措,印发《吉林省赋予乡镇(街道)县级行政权力事项指导目录》,将5方面60项基层迫切需要的县级权力赋予乡镇(街道)。统筹保障1.4万名事业编制,专项招聘基层治理专干,充实基层工作力量。设立减负增效专项组,主要破解基层负担重问题。清理整合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微信公众号、网络工作群组,集中清理村(社区)不规范外部挂牌、内部挂牌,要求基层陪会数量同比减少。设立物业治理专项组,主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问题。成立省市县三级物业行业党委,颁布《吉林省物业管理条例》及20个配套政策文件,打造“红心物业”居民小区1690个,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实现弃管小区全部动态清零,全省业委会(物管会)组建率达到65.1%。设立民生服务专项组,主要解决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问题。新建改建、合作共建助老餐厅和助餐点1300个,为47.7万名重点关爱老年人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开展巡访关爱服务,月探访率达到100%。统筹推进户籍、就业、医疗、养老、文体等为民服务措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设立“警地融合”专项组,主要解决警地联动机制不畅、融合不够的问题。出台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实施意见,推进组织、业务、阵地等“五个融合”,实现全省派出所所长进乡镇班子、民警进社区“两委”、辅警进网格动态全覆盖,建成社区警务工作室(站)2.8万个。设立智慧治理专项组,主要解决基层治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依托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推进政务服务向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延伸,基本实现全覆盖,超过10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理,累计办件35万余件。

问:村级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吉林省在解决村(社区)各类报表多的问题上有哪些做法?

答:一段时间以来,村(社区)报表多负担重问题相当突出。我们坚持标本兼治,打出一套“组合拳”,有效减轻基层负担。

下狠心,大幅删减无用表格。把省市县乡四级下发到村(社区)的各类表格全部“大起底”,推动省直部门带头砍表格,把只填不用的“僵尸表格”全部废止、可有可无的统计事项一律砍掉、大量重复的统计数据全部精简。抓整合,研发数据填报系统。会同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研发省市县乡村一贯到底的全省基层数据“一张表”填报系统,把各部门要求基层填报的报表合并同类项,避免多头统计、重复录入。规范统一数据填报渠道,上级部门如有需要可随时从数据库中调阅,实现基层数据“一次采集、共享共用”。求长效,建立严格审核机制。制定严格的基层报表审核机制,明确审核范围、审核主体、审核流程、监督措施等,从根本上杜绝各部门随意向基层要数据要表格。在村(社区)建立基层负担监测点,各级各部门未经审核随意下发表格的,一经发现全省通报,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本报记者 赵雪)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