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密集进入地方两会时间。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如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成为多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知联会副会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谢光强建议,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下多方参与的民主协商机制,成立民情调查队,设立“有事好商量”居民议事厅,发动社区能人参与议事协商。同时,完善协同机制,通过建立条块协同、权责明晰的各部门联动管理机制,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区、企业、居民等多方主体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持续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工作,让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精力为居民群众服务,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现场观摩等方法,增强社区工作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构建‘居民事、居民办’的共建共治共享生态。”谢光强表示。
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红星街道岭北村是丽水市“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的移民安置村,也是民族村,近年来逐步发展成为宜居宜业的“和美新村”、产业振兴的“果香岭北”、欣欣向荣的“新城明珠”,这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的作用。“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时刻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廉洁自律、实干笃行把群众工作做好,破解‘干部干、群众看’的困局,和群众共同奋斗,实现村庄的美丽蝶变。”浙江省人大代表,岭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雷丽玲说。
“琼林村积极探索和实践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全村呈现出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态势。”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米林市南伊珞巴民族乡人大副主席、琼林村党支部书记达娃谈及具体举措——强化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等做法,构建起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以“文明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日用品”的奖励机制,鼓励引导村民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村级事务中,为基层治理赋能。
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升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上海市人大代表、饿了么总裁方永新提交了《关于依托数字平台推进数字化未来社区建设的建议》。他建议,建立党建引领的数字化未来社区治理机制,形成多方参与的数字化未来社区共建机制、创新数实融合的数字化未来社区服务内容,探索智能驱动的数字化未来社区公益和低碳体系。
“社区里的事,看似都是柴米油盐这类琐碎的事情,但是却关乎居民群众的冷暖,关乎千家万户的生活幸福。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和创新服务,为社会和谐添砖加瓦。”在天津市人大代表,北辰区宝翠花都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则银看来,服务是最好的治理。社区为近百名的老人家中免费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包括床头一键呼叫、移动手环等。“这跟我们的‘五常五送’相配合,白天有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关爱,晚上有智能化设备护航,实现了全天候服务保障不掉线,为社区重点人群送上了‘定心丸’。”林则银说,“我们就是希望,居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在!”
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西市街道万达社区位于中心城区的商贸中心,社区治理难度较大。对于如何做好基层治理,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江西省人大代表,万达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妮有着深刻体会:“我们依托网格化管理,做深做实为民服务,持续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在日常工作中,她和同事们穿梭于网格之中,宣传政策、化解纠纷、排查安全隐患、走访困难群体、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确保社区和谐稳定。“社区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地方,要干好社区工作,就要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周妮表示。
(本报记者 李梦丹)
(责编:钟庆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