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针对基层治理中任务、责任、目标、规模与基层的能力、权限、实力、基础不匹配的特点,坚持以改革精神破解顽瘴痼疾,通过“为车减负”“为马赋能”“车马协同”三向发力,有效推动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
明晰责权 “为车减负”
河口县抓细抓实职责清单、准入制度、牌子标准三个方面,厘清基层该干什么活、能办什么事、应担什么责,使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
重赋乡镇职责。推动乡镇权责清单与履职清单“两单合一”,将边境治理、强边固防、边民互市等列入乡镇个性清单编制,河口镇、南溪镇等 4 个抵边乡镇统一增设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公室、兴边富民事务中心“一办一中心”,由兴边富民事务中心牵头,将指导村(社区)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等特色产业纳入清单事项,推动建立“县——乡——村——组——互助组”五级管理和服务架构,创新推出“党组织领办公司促边民互市贸易”新模式,推动河口镇曼章社区等党组织组建集体公司 7 家,推进边民互市贸易实体化、组织化、规范化,实现“降本、提质、扩量、增效”目标。2024年以来,乡镇兴边富民事务中心充分履职,加强与海关、商务、税务等部门联动,推动边民备案登记3.22万人、新增1.91万人,边民参与互市贸易创收 669 万元,河口镇、南溪镇等试点村集体创收50余万元。
建立准入制度。制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工作准入目录清单,共涉及 27 家部门,其中村民委员会工作准入清单(试行)11项,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准入目录清单(试行)10项,村(社区)协助履行事项目录准入清单(试行)70项, 推动基层工作由“被动承接”向“主动筛接”转变,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精简规范牌子。按照“谁挂牌谁负责”“挂谁的牌子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各乡镇、村(社区)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摘除163块未实际开展工作或相应工作已撤并的牌子,清理整改225块不规范牌子,重新更换130余块不符合要求的外部挂牌,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
培强队伍 “为马赋能”
河口县在“壮马”上出实招,推动资源下放、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证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
选好“领头雁”。着眼建强村(社区)基层党组织,落实村级组织“大岗位制”和社区职业体系建设,48个村(社区)全覆盖推行党总支书记、主任“一肩挑”,配齐村(社区)“两委”成员351人,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实施“导师帮带”“双雁培养”等工程,选派20名产业导师蹲点6个乡镇产业基地和重点村,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75名,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40名,51名“双带双创”党员领办产业、联系群众100余户,根据群众诉求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服务群众,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稳住“主力军”。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力度,将抵边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纳入县委提级管理,建立公职人员“下得去”、村干部“上得来”的双向流动渠道,选派公职联防员35名、驻村队员80名参与边境治理和乡村治理。2024年,面向符合条件的城乡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公务员1名。
配强“冲锋队”。坚持“为车减负”“为马赋能”与“机构优化”“清单编制”双向发力,优化乡镇机构设置,4个抵边乡镇规范设置5办(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公室)、3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城镇建设发展和财务服务中心、兴边富民事务中心)、1队(综合行政执法队),探索“县编乡用”,以“减上补下”方式下沉行政编制9个,从县级部门交流15名干部补充到乡镇,重点抓好“金融村长进边疆”行动等工作。
建强堡垒 “车马协同”
河口县推进党建引领,让基层治理更加高效、更有活力,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 加大服务群众力度,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建强“主心骨”。县乡设立党建引领边境基层治理领导小组,4个边境乡镇成立综治委(边防委);整合强边固防、人民信访、平安法治建设等职能,设立边防和平安法治办公室 ;整合农业、林草、水务等工作,设置兴边富民事务中心,构建县乡党委管总、领导小组主建、综治委(边防委)主战的领导体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织密基层服务网,探索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 统筹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化解平台等多中心融合,逐步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同级综治中心一体运行,以微网格撬动基层大治理。
融入民生事。河口县聚焦“一老一小”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堵点、痛点,凝聚多重合力,建立完善四个机制、三项举措、四个行动,加强统筹管理。推动落实省委“六件民生实事”,滨河社区“银发工作站”献策“一社一品”(一个社区创建一个服务“一老一小”品牌)建设,“五心滨河大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 用一餐一饭呵护老人幸福“食”光 ;紫檀星苑小区建设“智慧小区”,打造“红色物业”,银发人才深入小区开展家风家教、琴棋书画、钟点课堂等“暖心活动”;通过探索“9+1+N”法治宣传教育方式,组织开展“九长护蕾”法治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共开展普法宣传90场次,受益群众7200余人次 ;为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走访慰问困难老人,为留守儿童送关爱和温暖,守护他们健康成长。
深入解民忧。持续深化“千名干部访万户·群众考核评干部”行动及党建引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三个三”机制,以抵边的槟榔社区为试点,摸排辖区内居住的离退休干部142名,打造“银发人才工作站”,协助社区做好邻里矛盾化解等工作,收集社情民意,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开展调研座谈。同时,推动县乡部门、站所和乡镇干部“挂乡包村”“联级强网”,建立“班子走遍小组”“干部访遍群众”机制,落实“乡村联合办公日”制度。
(作者单位分别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县委组织部、河口县委社会工作部)
(责编:王海璐 签发:王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