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的实践贡献和理论贡献(评论)

李文钊

从2019年开始,北京市开始以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为主渠道,针对市民诉求快速回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和主动治理,建立为民服务新机制,大幅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正在对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产生系统性、根本性和深远性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究其根本原因,接诉即办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以从实践贡献和理论贡献维度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评价。

接诉即办改革的实践贡献在于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开拓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径。接诉即办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根本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它通过回应群众诉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探索为民服务新机制。接诉即办改革对于治理的贡献,既体现在促进各级治理主体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真正为基层减负,切实提升基层治理主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又体现在对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整体重塑,它基于市民诉求开展以“每月一题”和“治理类街乡镇”整治为基础的主动治理、未诉先办,重新调整不同层级和系统的治理主体职责、权限和边界,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超大城市治理新格局。

接诉即办改革的理论贡献在于对民生治理理论、基层治理理论和超大城市治理理论的突破和发展。在民生治理理论方面,接诉即办改革通过诉求驱动做实为民服务、急难愁盼问题解决、民生实事办理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理念、制度和实践的有机统一。在基层治理理论方面,接诉即办改革形成一套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创造性使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机制,这也给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超大城市治理理论方面,接诉即办改革开创了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径,真正让超大城市治理有人性、有温度、有感知和有生命力。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王子锋 签发:王立国)